正在努力获取中...

张宗和日记(全二卷)

历史传记 张宗和 扫描二维码
张宗和日记(全二卷)
  • 书名:张宗和日记(全二卷)
  • 作者:张宗和
  • 分类:历史传记
  • 格式:EPUB/MOBI/AZW3
  • 时间:2021-07-12
  • 评分:

内容简介

看惯了“合肥四姐妹”的如水往事,
且再阅读张家大弟的人生故事——
一位民国世家子弟的校园生活、情感历程和思想变迁
一个旁观者视野里的30-40年代文坛及文化名流
一部私人日记为动荡时代留下的历史底片
自1930年8月始,张宗和几乎无日不记,
真实细致地记录下民国时期家族生活、校园风潮以及社会动荡的方方面面

苏州→南京→合肥→汉口→长沙→广州→柳州→贵阳→重庆→昆明→宣威→呈贡

一位民国知识分子的逃难日常,
以及战乱流离中的儿女情长;
从柴米油盐到昆曲、电影,
更真实详细地展现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人生活。

除了合肥四姐妹,沈从文、周有光、巴金、萧珊、叶圣陶、卞之琳、钱存训、蹇先艾、林憾庐、姜亮夫、蒋梦麟、杨振声、梅贻琦、罗常培、溥侗、沈传芷、黎宪初、徐迟、李晨岚、查阜西等诸多现代文化名人的遗闻轶事散落其间。

苏州九如巷在民国期间不但出了名满天下的“合肥四姐妹”,还有她们下面六位精彩的弟弟,每个人都展现了大时代青年文质彬彬的风范。这本民国期间的日记,是“大弟”张宗和的私密记录,巨细靡遗地记载了一个时代的风采。翻开书页,不仅看到合肥四姐妹的窈窕身影,还见到周有光、沈从文、韦布、顾传玠、俞平伯、陈寅恪、钱穆、萧乾、赵景深、林徽因、梁思成、梅贻琦、钱伟长,以及抗战前后那些谦谦君子的群像。——郑培凯

张宗和先生近半个世纪的日记,既是了解当时的社会、教育、文化、艺术的珍贵文献,也可让人从中窥见合肥张家姊弟一代风华背后的日常点滴。——白谦慎

张宗和先生出身世家,又毕业于清华历史系,因此他这部幸存的日记,不但对后人研究沈从文、周有光等诸多大家,对研究合肥张家颇具参考价值,而且可让人从中窥见那一代人文知识分子的成长历史和心路历程。——陈子善

作者简介

张宗和(1914年4月-1977年5月),安徽合肥人,自小随父生长于苏州,曾祖为晚清重臣、淮军将领张树声。父亲是近代教育家张冀牖,母亲是昆曲研究家陆英。宗和是“张家十姐弟”中的“大弟”,著名的“合肥四姐妹”(元和、允和、兆和、充和)是他的姐姐。中学时就读于东吴大学附中,曾短暂就读于中国公学,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,1936年毕业。早期与四姐张充和在一起拍曲,成为清华大学谷音社曲友。1936年夏天毕业后,和四姐充和一起去青岛度假,结识第一任妻子孙凤竹,时代的动荡促成了二人的情缘。与凤竹订婚后,两人一起经柳州、贵阳、重庆到昆明,在战乱中结为夫妇。婚后宗和在宣威乡村师范教书,后来又转到昭通国立师范学院、云南大学。1944年7月凤竹病逝后,宗和到立煌古碑冲安徽学院教书。1946年任苏州乐益女中校长。1947年应朋友邀请到贵州大学任教。1953年院系调整时调入贵阳师范学院(现为贵州师范大学)任教,培养了一批历史和昆曲人才。著有《秋灯忆语》,遗有珍贵的昆曲史料。

宗和上面有四个姐姐的呵护(与四姐充和尤其要好),在姐姐们的关爱下,性格偏于阴柔多情,生活趣味上喜昆曲,好美食,好游乐,在战时的生活虽然艰苦,也不忘下馆子、看电影、听戏、游山玩水。反映在文字上,这使得《张宗和日记》成为一本反映民国时期家事与国事、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以及抗战前后文人生活的真实记录。

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
表情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