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 书名:州县之民: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
- 作者:王帆
- 分类:历史传记
- 格式:EPUB/MOBI/AZW3
- 时间:2025-02-26
- 评分:
- ISBN:9787213115363
内容简介
灾荒与兵燹,律法与道德
总有小民逃脱不了的大山
一部致力于“化无史为有史”的野心之作
于明清方志中钩沉州县小民的生活与命运
1644年,崇祯十七年,三月,崇祯帝自缢,明亡。次月,清军入关,进据北京。是为“天下亡”。
1779年,乾 隆四十四年,经历百余年恢复发展,社会安定,人口繁盛,全国总人口突破两亿七千万。是为“天下兴”。
兴亡之间,无数平民被时代洪流裹挟,随波漂荡。
本书以关中地区的西岐之地为主要研究对象,以乾隆年间的《岐山县志》等西府地方志为主,兼采其他明清文献档案,由州县之中的典型人物入手,斯文代表的生员、富甲一方的绅商、辛勤稼穑的齐民、坚守贞节的节妇烈女……通过对他们生活与命运的剖析,尝试还原君主专政时期普通州县平民的生存状态。
1.从明末到清初,兵燹与灾荒中的民众,有着怎样的生存境况?
2.县城内外的空间布局通常是怎样的?有哪些代表性的建筑设施?
3.作为绝大多数民众唯一认识的“官”,州县官的考核标准是什么?“名宦祠”中供奉的官员,真的都善待百姓吗?
4.古人以“士、农、工、商”作为平民的等级次序,符合事实吗?
5.“士人”位列四民之首,遭遇不公时,他们的维权,何以迎来武力弹压?
6.处于四民之末的“商人”,却能通过捐监、捐衔、捐官的方式,实现身份与阶层的转变?
7.口头上备受肯定的农民,遭遇贪官克扣粮款,屡次上控不成,反而引发了乾隆皇帝的震怒。最终控告农民被斩杀,头颅也被挂到村中,用以震慑村民。这是为什么?
8.身份低贱至处于四民之外的差役,为何敢活活折磨死一位偶遇的陌生秀才?
9.忠义、孝顺、贞节是古人最重要的道德标准,做一名忠臣、孝子、节妇、烈女,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?而欲成为其中的楷模,被载入方志,又要经过怎样残酷的内卷?
作者简介
王帆。1986年生,关中人。研读明清方志数年,兼采相关档案文献,作《州县之民: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》。
